互联网诊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通过互联网将患者与医疗服务链接起来,让患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几年,疫情加速互联网医院市场井喷式发展,多政策颁布持续助推市场快速发展,但在互联网医院探索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亟须关注和解决。
(本文约2778字,阅读需要9分钟)
01“互联网医院”重复建设,核心价值不清晰
随着互联网医院浪潮推动下,互联网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大多数都侧重提供在线问诊,导致同质化困境严重,核心价值不清晰。
互联网医院无法脱离实体医院单独运营,只有明确与线下各类型实体医院合作的互联网医院核心价值互联网医院生态,根据不同类型的医院特色,建立不同的运营战略与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服务。
不同类型实体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有三个共有价值点:
价值一:平台扩容升级,提升医疗效率。通过网络和科技,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打造无缝衔接的患者体验,节约医患双方成本。
价值二:医疗服务流程重组、优化与延伸。通过流程重组,提高医患匹配效率;利用健康管理和医疗知识平台打造虚拟社区交流,借此优化自我健康管理流程;建立健康档案,持续跟踪患者健康状态,延伸诊后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价值三:多渠道实现医生价值,全流程服务患者,重构医患生态。
而与不同类型实体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还有其自身特有价值点(如下图):
(图:实体医院类型及特有价值分析)
02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亟待寻求可持续盈利模式
数据显示,超过50%的互联网医院处于亏损状态,即使已经产生盈利,盈利能力也比较薄弱,盈利额超过100万元的互联网医院仅占13.5%。
虽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但医保政策落地有利于构建互联网医院稳定且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医院主要营收是通过问诊咨询、处方药续方、器械保健品消费以及个人医疗延伸消费包括体检、医美、康复等四个环节构成,而医保基金是医疗行业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也是最好的引流方式,更能带动商保及个人自付加速互联网化。
(图:互联网医院四大营收环节和未来发展趋势)
当互联网医疗医保相关支持政策相继落地后,将为整个互联网医疗市场带来非常可观的慢病用药复购、在线诊疗及医疗服务延伸平台的增量市场,以四个环节出发完成互联网医疗运营新闭环,构建互联网医院稳定且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03公立三甲“虹吸效应” 或加剧医疗不平衡
对于公立大三甲医院来说,将复诊患者分流到线上、提升患者就医效率,是互联网医院最直接的作用。但业内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这可能进一步增加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与分级诊疗相悖,可能会造成优秀医院通过互联网医疗实现不断扩张,加剧各地间医疗的不平衡。
但在实际服务中,医院一般要求复诊患者为本院的线下首诊患者,并非随时随地可选择在大医院复诊。同时,大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往往不只是复诊开药,还包括一系列指导下级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因此大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未必一定会“虹吸”患者。
医生永远是医疗行业最核心的资源,而公立医院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有望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主导力量。
互联网医院未来模式应该是一个融合医生平台、病患平台、生态平台的综合性平台,与医联体、医共体相结合、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成为互联网医院发展趋势之一,合理地规划布局将对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至关重要,公立和民营医院以及互联网平台都是大有作为。
04互联网医院未有统一的管理细则
互联网医院风险点不仅包含传统医院运营中的风险点,也包括如电子处方风险、信息安全、医保支付、药事管理等多重互联网医院新风险,而与合作方共享数据等外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电子处方及病历风险:
可能存在患者通过简单的症状描述后获得电子处方的风险,无法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所以建立电子病历规范及在线处方规范是缓解互联网医院用药风险的关键之举。
(图:互联网医院在线处方规范和电子病历规范)
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互通及安全风险防控是互联网医院运营的底线。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既保证对在线诊疗的支持,也注重患者隐私保护,防止诊疗数据被非法窃取。
医保支付风险:
由于线上医保支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互联网无法完全替代实体医院及线下药店的职能,但随着互联网医院医保政策的逐步开放落地,预测在医保对接、处方监管、费用控制方面进度将会逐步推进。
药事管理风险:
一方面是电商宣传监管风险,网上销售处方药的宣传活动缺少合规监管,有可能导致患者存在过量用药或滥用药物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网购药品的质量如何监督、消费者在遇到假药劣药时如何维权,各方主体如何追责都有待明确细化平台追溯责任,所以务须建立完整的投诉应对处理机制。
互联网医院的成功运营不仅仅依靠高科技,也需要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互联网医院管理体系,包括医疗服务管理、医院药事管理,医院支付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以及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帮助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互联网医疗生态圈深度融合。
(图:互联网医院管理体系)
05医生与患者管理亟待优化 提升效率
医生来源与管理
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实行的是备案制度,这和多点执业不同,易出现医生资质良莠不齐、医生精力有限、服务态度差、患者隐私泄露等问题;
针对以上痛点,制定有效的在线执业医师管理机制是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管理的核心。互联网医院应通过协议、合同等方式明确与签约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员各方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建立诊疗服务信息上报机制,定期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患者来源与管理
互联网医院的患者来源途径广泛,但是患者管理的关键则是患者线上线下对接和患者维护。
互联网诊疗应遵循“线上线下一致”原则,诊疗流程必须和线下保持一致。目前互联网医院的问诊重治疗而轻预防,国内健康管理是现今国内医疗体系的缺位环节。
互联网医院未来的建设重点应更关注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大病康复、社区康复、老年养老等缺位环节。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对接更多的专家资源,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同时建立患者教育平台,建立起基于信任、专业和长久联系的医患关系,这是后续激发医疗消费的重要入口,健康管理在互联网医院应用的商业价值巨大。
(图:互联网医院患者来源)
(图: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途径)
结语:
随着在线经济发展、疫情转变思维观念与业务模式、新基建的推动以及医院转型发展的要求加剧,当下正是互联网医院风起扬帆,蓬勃发展之时。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十年里,医疗行业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健康医疗服务的模式、流程以及供给都会出现颠覆性的创新和变化互联网医院生态,完成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向“未来智慧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型,从而形成真正的未来互联网医院全景模式!
参考文献:
《 中国互联网医院:数字医疗迈向新阶段》(德勤)
《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