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与智慧城市为万达信息的两大业务,医疗健康被划归在民生服务下。
自1997年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万达信息已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领域建立了全方位的软件和数据平台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为6亿多人提供医疗健康和医保服务。
万达信息医疗健康行业的解决方案定位于构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市场相互协调发展的生态圈,应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手段,实现惠民、助医和辅政。
据2019年年报,万达信息在三医领域和智慧城市两大方面建立了核心优势。
三医领域
在医疗上,万达信息在区域卫生上颇有建树,服务全国6亿人群,业务遍布全国23个省/直辖市、近200余个地市、1000余个区县;公司承建的医院系统覆盖了50余家三级医院、近百家二级医院、1500余家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养老院)、近万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公司还不断投入核心资源,持续开发建设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并开始启动试点,系统覆盖医院信息平台、平台化HIS、结构化电子病历、平台化HRP、多院区管理的数据中心、统一的知识和权限管理以及医疗大数据分析等应用。
在医保上,万达信息在基金监管、支付改革、医药招采、互联网医疗以及标准化信息化等五个领域全面对接国家医保信息体系。公司先后在广州、深圳、河南、山东、上海等地利用DRG和大数据等分组工具,落地支持医保基金的支付改革,并梳理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分组引擎、权重分配、支付标准的一整套产品体系,可基于全国不同地域的病例给出与之匹配的支付改革结果。
互联网医疗随着国家局发布全新的医保电子凭证技术规范后,公司全力打造支持医疗费用线上线下一体支付产品医疗健康互联网 公司架构,并在上海、浙江等地部分实现了医保支付模式的改造,方便老百姓就医,减少支付排队。
在医药上,万达信息承建了全国级的全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平台,以及省级核心平台上海市招采配用一体化平台(4+7带量采购平台)。上海市的阳光采购平台,对接了全国近6500家医药企业、上海本地1500余家医疗机构,真正实现了药品采购的两票制,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目前采购平台月均交易额超过5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合上海药采的成功经验,先后在河北、江苏等地成功中标国家级和省级的医药招采试点项目,支持和推动了国家级医药集采各省落地的进程。
健康云-城市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2015年底万达信息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健康云”正式落地启动城市运营。平台目前已经建设成为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等“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的统一应用入口,成为有效链接服务对象(居民)和服务提供者(社区医生、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支撑公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的线上服务管理工具,成为政府整合卫生、教育、体育、环保等各相关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以及优质社会健康服务资源的转介/链接、应用和管理平台。
作为城市级医疗健康服务的互联网总入口,健康云平台连接三医核心业务,基于公司云平台,逐步打造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在公共健康管理领域,通过逐步丰富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家医移动签约、家庭病床、慢病管理、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内容,面向所有人群提供覆盖全面的公共健康服务。
在智慧医疗服务上,健康云平台实现了诊前、诊中、诊后以及慢病管理的全流程服务,提供统一认证、统一支付、电子处方、网上商城、互联网医院等基本服务,在健康评估、疾病筛查、就医智能辅助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成效;在互联网+健康社区上,以智慧健康驿站建设为实施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充分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自检设备、体质监测站、学校健康检测等各方资源,以街镇为单位设置的居民健康自检自评与自我管理的场所,健全多种形态的智慧健康小屋(站)网络,逐步从居住社区延伸至学校、楼宇、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并通过智慧健康设备延伸至居民家中。
据年报透露,万达信息会继续加大在“三医联动”、“互联网+医疗健康”、DRG支付和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医保在线支付等方面的产品与服务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
牵手:国寿入主后的一系列动作
受公司原实控人挪用资金、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的2019年,万达信息业绩实现了大幅亏损。
据年报披露,万达信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下降了3.64%,全年营业亏损13.97亿元,同比下降了702.3%。
在国寿派出的新一届董事会和管理层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公司解决遗留的问题和挑战。信任管理团队积极拜访各大银行,稳定和新增银行信贷,化解了公司的短期流动性风险;拜访了很多公司大客户,打消客户顾虑和疑虑,稳定公司业务发展;狠抓回款,清理旧账,增强了公司自我造血功能;积极处置历史投资问题项目,堵住风险漏洞,防止更大损失;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督促原大股东归还占款;在稳定人才队伍上,公司开展了“鲲鹏展翅计划”,推行了薪酬激励和内部创业支持。
随后,国寿便与万达信息开展了紧密的业务打通和协同,已有一些相应的成果落地。
一、研发中心采购招标。国寿研发中心组织的2020年、2021年现场技术服务采购项目、桌面支持现场服务人员采购项目,已确定万达信息为中标支持机构;
二、推动深度合作。签署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与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框架协议》;
三、全面支持飞行检查。万达信息派出信息技术和医疗审核的技术人员14个批次共计200人日,全面支持中国人寿配合国家医保局飞行检查的工作任务;
四、稳步推进项目落地。在各地分公司的支持下,已完成山西太原国寿智能审核项目、枝江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石家庄市医疗保险局长护险项目的落地与合作,实现了双方优势资源的深度对接,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开拓营销创新模式。“肺安宝”登陆上海市“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市民云”APP,以政府背书及在线流量推动国寿健康险的推广,上海市民可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放心投保,上线至今半个月来已成交600单。
六、商保理赔项目落地。双方已在上海金山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落地商保直付,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三院开展线上快赔模式合作试点。
在具体合作成果外,国寿入主后的万达信息更是开启了全新的业务转型。
新管理层将存量业务进行梳理,分为大政务板块、大医卫板块和信息科技创新板块,这三大板块将全面协同国寿的资源,把存量业务继续做大做强、做深做广,扩大市场占有率。
对于增量业务或者存量转型升级业务,新管理层制定了下一步业务发展的两个重点板块,即健康管理板块和智慧城市板块。
以上这些板块将逐步通过重点发展、资本运作,快速孵化壮大。
未来:瞄准“健康险+健康管理”蓝海,对标凯撒医疗
在青睐万达信息的科技优势之外,中国人寿或许更是瞄准了健康险和健康管理的大蓝海,以及健康险和健康管理紧密协同或复合为一体后的行业前景。
2019年,我国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2020年第一季度,虽然受疫情影响,健康保险保费仍收入2641亿元,同比增长21.6%。在过去5年,整个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更是接近30%,按增速预计,今年我国的健康险市场,将达到万亿级别。
据易观数据,健康管理市场在最近的5年内,也从2014年的2216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5010亿元。在去年底中国银保监会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规定可将净保费20%的费用用于健康管理。
更重要的是,健康险和健康管理紧密协同后的管理式医疗模式,则会让人忍俊不禁的想起大洋彼岸的那个管理式医疗的鼻祖——凯撒医疗。
难道中国人寿要打造中国版的凯撒医疗?
确有其事。
在今年1月份的万达信息战略发布会上,董事长匡涛透露,目前中国两、三万家健康管理公司基本上都是碎片化、区域化和小型化的。
“我们很想把这些资源都整合在一起,汇集各方力量打造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这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希望实现的。”匡涛说,“健康管理平台将来打通后,希望学习美国的凯撒医疗或者类似凯撒的模式,让中国的老百姓更健康。我相信健康中国的战略,就是希望老百姓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他还进一步透露,未来万达信息将在健康管理领域做一个整体布局,分为6层架构和2个定位。
在六层架构中,第一层是全生命周期的筛查;第二层是基于筛查的全生命周期的疾病的介入;第三,在介入管理的前提下,提供诊疗、医疗、问诊、轻问诊、就医、就诊等医疗服务;第四层是提供金融保险服务;第五层是医药的流通服务;第六层是检验检测的服务。
在两个定位中,第一个定位是健康管理的平台,即万达信息会帮助商业公司,尤其是中国人寿,做生态健康管理平台;第二个定位是孵化平台,借助中国人寿强大的导流能力,把万达信息打造成一个中小独角兽的孵化平台。
总结
健康险和健康管理协同后的管理式医疗模式,前景真的无比美好,或许这也将是改变中国医疗的一剂良药。
不过,土壤不同医疗健康互联网 公司架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管理式医疗未必能在中国土壤上生长;
不过,通往医疗之路,常常总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
不过,往往总是过程而不是结局,最会惹人谈论。
就像西行的玄奘和航海的哥伦布一样,抵达的那一刻只是故事的尾声,精彩的篇章其实是他们在路上的时候。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