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分析2023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落实,我国“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互联网医院行业得以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落实,我国“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互联网医院行业得以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10亿级的互联网接入规模,让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体量最为庞大的数字社会。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革故鼎新,提高工作效率。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医院”,就是在线咨询、智能问药、药品快递到家。“互联网医院”带有咨询、随访、慢病管理等功能,它有实体医院作强有力的支撑,线上方便病人,就是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到医院,在网上就可以进行。
中国互联网医院上游为医院服务类型,主要由在线问诊、辅助检查、慢病管理、诊后康复、医药电商、医生工具等组成。中游为医院基础支持,主要由医疗诊断硬件、医疗数字服务、创新医疗器械;下游为患者。
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以5G为首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与落地应用,较大程度促进了医疗云、远程医疗等应用的深化应用。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建设,亦有效帮助中国互联网医院更便捷地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信息收集,有效提高了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供给能力。
数据显示,超重及肥胖人口5.1亿人,高血压人口达到4.2亿人,血脂异常人口有2亿人,糖尿病人口有1.2亿人,脂肪肝人口有1.2亿人,每天确诊癌症人数1万。2019年,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和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互联网医院对慢性病的诊疗具有较大的适配性,慢性病的诊疗需求是推动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医院数超过了1700家,已成为我国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国家卫建委将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各区域的规范、均衡发展;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监管标准,明确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并对各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和监管功能的发挥进行评估;同时,将制定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指导性文件,特别是在问诊语言的规范、病历书写的要求以及患者隐私的保护等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规则。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分析:
特别是一些头部平台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体量,以创立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微医为例,其已连接全国8000多家医院,拥有33家互联网医院,19家打通了所在地医保支付,连接超30万名注册医生和逾2.78亿名实名注册用户。
今年8月,新疆库车市人民医院开发互联网医院医生工作站,将医院内的一百余名医生与护士纳入系统,患者可以通过网络和医生进行线上咨询、复诊、处方审方、护理执行、查看报告等。
静脉采血、胃管更换、PICC管路维护、伤口护理、新生儿护理…这些原本要到医院进行的操作,对于很多出院患者和行动不便的特殊患者来说,意味着照护人力和费用的双重负担。如今互联网医院的成立,让护士走出医院的大门,走进患者家门,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
2022年,《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出台,标志着对互联网诊疗全流程进行监管。监管明确规定了AI技术的红线,重点提出“医归医,药归药”,明确了医药之间关系解绑的发展方向。
2022年,互联网医疗和医药两大重要板块的监管政策出台,为行业健康发展规划出更清晰的路径,医疗质量与安全建设成为行业主题。从这一年的发展来看,无论从行业观察、或是医生的调研情况反馈,政策无疑是在规范行业,为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健康中国2030”规划刚要》中明确指出,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
报告对行业内企业调研访察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对我国互联网医院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互联网医院前十大企业的研发、产销、战略、经营状况等。
想要了解更多互联网医院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1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3
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