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四重挑战 云化转型势在必行
李宏涛回顾了医院信息化的里程。认为此前宝医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面临四大问题:
首先,老旧系统待升级,IT系统建设较早,缺少统一规划,无法支撑业务快速发展需求;
其次,存在数据孤岛,多套应用系统彼此没有打通,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
再次,多系统间切换效率低,医生需在多个系统进行切换,应用系统难互通;
最后,缺少数据挖掘,大量医疗数据长期“沉默”,在临床业务和经营决策中的价值没有显现。
鉴于此,面向医疗服务的敏捷架构云转型已迫在眉睫。李宏涛表示,集团结合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规划构建了“1+1+9”体系,逐步实现医疗智慧化的愿景。其中,“1”代表互联网医院,另一个“1”指医疗大数据中心,“9”是与之相配套的九大应用平台,包括处方审核平台、影像诊断平台、心电诊断平台、超声诊断平台、病理诊断平台、检验平台、居家照护平台、多学科会诊平台、急危重症救治指导平台等。通过构建线上线下、院内院外一体化的智慧医疗服务信息体系,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促进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供技术支撑,让患者方便快捷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宝安人民医院病理诊断中心(图片来源:宝安人民医院)
此外,宝安人民医院集团规划了云转型路径的“三步走”:
第一步,搭建云底座,建立医院云平台;开展心电云化试点建设,升级智慧心电;
第二步,IT全面云化,搭建互联网医院、云影像、云HIS和云HRP平台;
第三步,全面云转型,建立云安防、云资产和院长云驾驶舱。
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内各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康之间已实现信息系统深度对接,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可一键查询患者线上线下就诊历史,患者可随时在线查阅电子病历、处方费用等数据。
心电上云,来自线上的实时守护
当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威胁国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一方面,发病时间短,危重患者很难得到及时的响应和救治;另一方面,心电诊断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基层的医疗机构,心电图诊断技术成为制约心血管疾病诊治的瓶颈,导致一些患者错过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作为互联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电上云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宝安人民医院集团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原本局限于医院内部开展的心电图诊断服务拓展为跨医院、跨区域的远程心电图诊疗服务。基于华为云,建立了宝安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提供心电远程诊疗服务和心电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服务。华为云以稳定及创新的IaaS、PaaS层服务,为集团医院业务提供资源专属、多链路接入、云上双活容灾的远程心电平台架构。
在李宏涛看来,开展心电云试点无论对医院、医生还是对患者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 医生可以不用局限在办公室,通过手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能为患者提供心电图诊断。不仅是为我们本院的患者,还为社区医疗机构的患者、对口帮扶医院的患者等提供远程诊疗服务。”李宏涛说。
对病患来说,心梗发生后,血管开通时间越早越好。当然,两小时内是比较理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目前首选介入治疗,如果溶栓的话,发病后4-6小时内成功率比较高。然而在普通诊所,医护人员往往无法熟练操作心电图,或者不具备审阅心电图数据的能力。“黄金两小时”稍纵即逝。如今,病人在诊所通过心电图机,直连到心电诊断统一综合云服务平台,由专业医生给出诊断建议。一旦发现“危急值”,诊所工作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呼叫120接送病人。
对于医院来说,实现心电诊断协作和专家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1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3
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