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百姓富的幸福安徽】跨省异地就医将可直接结算

12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明年元月1日起,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将在我省正式落地实施,此举将进一步缓解参保群众“异乡愁医”“跑腿垫资”的难题。据悉,我省坚持政策优化集成、管理统一规范、业务协同高效、服务精准便捷的原则,重点聚焦参保群众异地就医中遇到的备案程序繁、证明材料多、提供转诊转院和在外急症证明难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统一全省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简化业务经办流程,健全异地就医业务协同机制,规范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行为,让群众异地就医更顺心、更省事、更便捷。无需患者垫付费用省医保局副局长汪和平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指我省参保群众到省外就医时,凡是符合医保报销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均可凭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等就医介质在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医保直接结算,仅需支付个人承担的部分。不需要先垫付医疗费用,再拿就诊发票、住院明细等材料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手工报销。2023年1月1日起精准就医,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将在我省正式落地实施。2025年底前,全省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制度体系和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医保信息平台支撑作用持续强化,异地就医结算能力显著提升。

住院跨省直接结算率提高到70%以上。报销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即将实施的新政统一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政策,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支持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明确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政策,已办理转诊的,医保支付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未办理转诊的,医保支付比例下降20个百分点。新政还简化了备案人员分类。将原来异地就医4类备案人员(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就医人员),统一整合简化为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2大类。异地就医备案更加人性化汪和平介绍,新政进一步优化了异地就医备案管理,明年元月1日执行后,将带来四个方面变化。首先是改变了原来不能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规定。参保人员跨省住院就医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视为有效备案,参保人员补办备案后也可以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其次是实施了“容缺受理”和“承诺制”。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时,若暂时无法提供备案材料的,允许以个人承诺方式办理备案;对无第三方责任的外伤医疗费用,经参保人员本人或授权委托人签署个人承诺书后,也能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第三,统一了全省异地就医备案有效期。对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一次备案、长期有效,对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一次备案、12个月有效。最后是支持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就医结算时,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执行参保地规定的本地就医时的标准;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有效期内回参保地就医的,仍执行参保地规定的本地就医时的标准。需要提醒的是,随着异地就医医保服务不断便捷,相应的管理也更加精准、严格。比如,以个人承诺方式办理备案的,当次可享受不降低报销比例的医保待遇,但是承诺人未在1个月期限内补齐备案材料,就不能享受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医保待遇。再比如精准就医,如果外伤存在他方责任,患者通过个人承诺方式,按照意外伤害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就属于骗保行为,超过一定数额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