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在线问诊你会用吗?免除去医院排队等号的囧境,请收藏

今年上半年,不温不火的在线问诊迎来了新冠疫情这一催化剂,流量和政策"双丰收"。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不温不火的线上问诊一夜之间成为全民打call的抗疫"神器"。

疫情之前,在线问诊已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但大多数人使用频率不高。疫情暴发后,此前使用过在线问诊的用户,开始尝试为不方便出门的家庭成员做健康状态监测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在线问诊的使用频率。而原本习惯排队挂号、挤三甲医院的人们发现,一些常见病通过公立医院"云医院"或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线就能解决。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群体,疫情期间由于出行不便、医院管理严格,许多人面临断药危机。,但没想到很快有医院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能用医保买药还能快递到家,对在线问诊的态度也由路转粉。 by : 这里应该是逗号,还是句号?

眼下,汹涌的疫情退潮,人们的生活逐渐回归常态,在线问诊的流量有所回落,但政策和资本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首次提及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7月21日,国务院发布文件指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相继宣布新子品牌,瞄准千亿家庭医生市场……

越来越多的短板被补齐,越来越多的适用场景被解锁和完善,作为新型消费业态的代表,在线问诊正在进入黄金发展期。在线问诊的APP常驻进手机,不止为投资机会标注了方向,也为每个人及家庭健康管理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在线pick心仪医生,享受专属问诊服务的愿景越来越清晰。

在线问诊系统_在线问诊平台_妇科在线问诊

线上搜索易,线下挤破头

拖儿带女的上班族,背井离乡的漂一代,最担心的一件事莫过于生病。大病不说,有个小病小痛挂号请假排队看病也要费一番周折,更别提老家有亲戚生病,来让你帮忙参谋着寻医问药。

由于城市发展差异,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代表,我国三甲医院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医疗资源优势更为突出。但对于哪些医院、哪些医生擅长治疗什么疾病,远在外省的患者并不完全掌握。大家只能在报纸新闻中捕捉一些新疗法、新技术、新突破,带着一线希望,跨市跨省拜求名医。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老家亲戚会托在大城市的我们去医院打听,报纸上宣传的医院大不大,治疗效果真不真。

后来互联网普及了在线问诊系统,健康栏目成为门户网站的必备板块,有求医需求的患者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了解到更多有关疾病治疗的信息。医疗信息上网,为缓解了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冲破医疗资源的边界奠定了基础。

2006年,定位为医生个人工作站、疾病管理好帮手的好大夫在线创建。通过该网站,用户可以查询到全国上千家医院超20万正规医院医生的专业擅长、出停诊时间、职称等重要信息。此外,过往患者还能够在网站上发表点评,评价、反馈医生的治疗效果,为其他同病相怜的患者照亮了求医路。

老问题解决的同时,新问题也出现了。一方面是"竞价排名"将并不完全知情的读者引向以营利为导向的民营医院。另一方面,五湖四海患者聚集顶尖医院,无论病症如何都想找名医问诊,一号难求,黄牛猖獗。

挂号,就成为网上问诊试图解决的新痛点。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各地开始探索建立公共预约挂号平台。跑腿的功夫是省下了,但三甲医院名医专家号依旧"秒没"。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现在为消费者熟悉的在线问诊APP开始上线。

在线问诊平台_妇科在线问诊_在线问诊系统

手机点一点,医生来答疑

2013至2015年,以在线挂号和在线问诊为主的一大批互联网医疗产品开始走入公众视线。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在各大医院提前预约挂号,还能在手机上以图文或电话的方式在线问诊咨询。

从PC端到移动端,在线问诊初具雏形,开始受到资本的追捧。2014年和2015年,最早开展在线轻问诊咨询服务的春雨医生获5000万美元C轮融资;腾讯领投的微医和好大夫在线也分获C+D轮4亿美元和6000万美元C轮融资。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也在2014年入局。

资本入局,在线问诊进入一个"快车道",功能越来越完善。有的平台为了保障在线问诊的应答速度,专门聘请了专业的值班医生;有的平台具有智能诊前问诊功能,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输入关键词,便可找到相对应的科室,进行挂号问诊;有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患者,会提供免费体验,低价咨询等活动。

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线问诊的应用场景逐渐清晰,并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又有了扩展和突破。

首先,在线问诊服务引入行业名医坐阵,对于一些罕见病及疑难杂症患者来说也是一大福音。患者或家属可以在不同平台上挑选了不同地区的知名专家问诊,最终选出了一套最适合的疗法。

紧接着,互联网诊疗与线下医疗的关系也逐渐明确。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文件,明确互联网诊疗要以线下医疗机构为依托的互联网医院模式为主,并禁止首诊,正式宣告互联网医疗进入严监管时代。据澎湃新闻复数实验室去年5月统计显示,在线问诊最热门的科室分别为内科、妇产科、外科、儿科和皮肤科。最常被线上问诊的疾病为感冒、湿疹、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等。

妇科在线问诊_在线问诊平台_在线问诊系统

待到2020年疫情高峰期间,慢性病随诊、患者筛查等场景大范围解锁。

疫情初期,武汉"战事"紧迫,由于医院不能开放门诊,很多慢病重症患者在药房排队排出一两公里。2月26日,武汉市医保局将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纳入医保支付。不出门、不拿卡,10种重症慢病患者在家即可享受线上复诊购药、医保结算服务。在客服人员的帮助下,老年人也能很快完成人脸识别操作,成功就诊,并顺利下单了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等"救命药"。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有的人出现头痛、咳嗽等症状,为排除疑虑,通过在线问诊寻求医生的建议成为首选,甚至有不少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用电脑向国内医生咨询相关问题。通过在线问诊、和医生对话,人们的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1月20日至4月12日,好大夫在线平台总接诊患者人次超672万,接诊医生总数超8万名,高峰期日均在线问诊需求量较2019年12月增长648%。2月国内疫情高峰期,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高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为平时9倍。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线上问诊量也随之回落。但一些制约在线问诊发展的问题借着疫情的契机得以解决,为这一模式打开了新的天地。

多地纳入医保,"第二春"有多久?

处在不断进化中的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并非完美无缺。平台要想盈利,就必须在患者身上寻找转化。一些患者明显感觉到,在线问诊医生开药多。而无论问诊还是开药,均不能使用医保报销,更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这一尴尬的现实导致一些患者让宁愿多跑腿也不想多花钱。

在线问诊平台_在线问诊系统_妇科在线问诊

但今年的疫情让在线问诊医保政策有了重大飞跃。多个省市将在线问诊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例如,深圳市民可享受"医保到家"服务,用户只需在微信上登录叮当快药商城,即能选择使用医保购药,还能享受专业医生在线问诊、28分钟送药到家服务。

此外,还有部分地区提出"有条件要结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结算"的原则,即:不能快速完成系统改造的,可事后报销。如江苏省对信息系统短时间内不能实现结算的,由互联网医院需提供电子发票,患者可采取邮寄报销、预约报销、延时报销等方式,完成费用结算。浙江宁波直接规定,药品费用由参保人员先期自费结算,在疫情结束后6个月内进行医保报销。

原本业内人士认为还需要等三到五年才能实现的政策突破,但疫情之下,三个月的时间就放开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对于那些皮肤病或者慢性病患者来说,由于病症适合在线问诊,很容易就get到了线问诊的好处。有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已经开始用在线问诊进行家庭健康管理。家中老人、孩子有任何不对劲,都会上线问一问,因为"简单和医生聊一聊,排除了最坏的可能性,知道可以居家观察,心里就轻松很多。"

得益于疫情期间在线问诊用户活跃度、付费率大幅增加,互联网医疗企业上半年业绩明显改善。港股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近日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20.9%。核心业务在线医疗板块增幅达到了106.8%,实现营收6.95亿元。

疫情的催发及政策的松动之下伴随着政策的松动在线问诊系统,在线问诊领域迎来了新一轮"跑马圈地"。

公立医院加快布局,pick医生会更容易?

妇科在线问诊_在线问诊系统_在线问诊平台

线上线下,其实只是医生资源的分配。在线问诊的自带初步的分诊功能,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公立医院医生,特别是经验丰富的名医的工作时间分配,始终是制约在线问诊业态发展的重要瓶颈。

今年疫情暴发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线下病人都看不过来的三甲医院和名医们"触网"的动力并不强烈。2016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启动"浙一互联网医院",全国首个公立三甲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诞生。此后,只有零星的医院试水互联网+医院,开设在线问诊服务,且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直到2019年,公立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才进入高峰期。今年疫情暴发后,各地公立医院更是加快建设步伐,其中不乏老牌大三甲医院的身影。波士顿咨询与腾讯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前约有170多家公立医院开通线上服务,至2020年5月,公立医院开通线上服务数量已超过1000家。

公立医院加速布局在线问诊,不断扩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范围,能更大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问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合理高效配置。可以说,能在公立医院自建平台上pick到自己心仪的医生是绝大多数患者的美好心愿。

然而,受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疫情冲击,以及各类创新药、罕用药进入医保呼声趋高,全国医保基金总体吃紧。在医保控费的约束下,医疗专家在线接诊的诊费也会受到限制,直接影响专家在线接诊的积极性。

在互联网医疗不断更新迭代过程中,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仍会亮出它的指挥棒,有雄厚资本支持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知名医生资源,满足部分人群医疗消费升级的需求。

畅享未来在线问诊图景,公立医院"云医院"的建立和完善将极大缓解线下患者就诊压力,改善以慢性病患者为代表的医疗群体的就医和用药的体验。常见病、轻症患者亦可通过"云医院"形成问诊-开药-支付-送药到家的闭环。对跨区域求医的疑难杂症及重症患者来说,要善于灵活使用公立医院"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平台,降低误诊概率、减轻医疗负担。如果发现自己心仪的顶级医生不能在院内系统内找到,那么搜寻第三方平台的名医资源库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在线问诊与顶级名医建立初步的联系,为后续的线下求诊打下基础。此外,随着智能医疗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广泛运用,我们亦可通过在线问诊,实现家庭式、全周期式的健康管理,充分发挥在线问诊在疾病预防领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