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心互联网医院获专家一致认可,致敬每位评审的医疗专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创新驱动 数字赋能 奋力打造新时代山区养老产业“大田样板”

大田,别称“岩城”,全县土地面积2294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266个行政村和8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5.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6%,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大田县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养老产业发展决策部署,抢抓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新机遇,立足山区实际,大力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能力,积极回应老年人养老需求,致力打造新时代山区养老产业“大田样板”,努力实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大田县山区养老服务“110”模式,于2017年入编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县医养服务中心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确定为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高站位谋划,构建产业格局

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需求,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事业与产业并举的发展原则,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新途径。一是推动规划从“点位布局”到“全域发展”。将养老产业纳入“十四五”专项规划,并根据山区地理区位和人口分布实际,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完成2018-2030年县域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按照县、乡(镇)和村(居)“三级配置”,科学布局养老设施和网络架构,县、乡两级养老服务设施主要发挥托底线、保基本的作用,社区主要满足一般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明确到2030年全县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达14.73公顷,切实满足养老产业发展需求。二是推动政策从“碎片化”到“体系化”。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十三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短板实施方案》《大田县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大田县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十五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围绕规划布局、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养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创新性发展。三是推动投入从“单一主导”到“协同推进”。通过“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模式,把政府投入和民营资本结合起来,在硬件建设上发挥政府在土地、房屋、建设等硬件设施投入方面具有的资源、资金优势,在运营环节上引进社会力量专业团队运营,发挥专业化服务优势。目前,累计引入社会资本1.6亿元,投资建设夕阳红闽中康养中心、居敬泽惠养老服务中心、鸿晖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养老服务机构,使得老年人获得更多的专业化养老服务。

二、全方位保障,夯实发展根基

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力量,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扎实筑牢养老产业发展基础支撑。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整合医疗和养老保障资源,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6年以来建成了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个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7个农村幸福院、42个慈善幸福院、147家老年人活动中心、20个养老服务机构,共有养老床位2068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28张。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成立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配备7名专职人员指导、服务全县养老工作;18个乡镇全部配备专职养老救助协理员,并通过计生管理员兼任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式为全县266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备齐配全村(居)助老员;探索“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学分”“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不断壮大“红马甲”“白大褂”孝老员队伍和县、乡、村三级养老志愿者服务队。三是加大财政投入。2017年以来,县财政共预算投入近5000万元全面落实高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特困供养老年人护理补贴、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养老政策,对运转正常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和0.5万元的运转经费补助。同时,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标扩面,将七类老人线下政府购买服务标准每人每月从50元提高至80元,并将独居、孤寡老人纳入政府购买线上服务范围。

三、“互联网+”驱动,打造山区“样板”

坚持“事业+产业”理念,探索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向养老产业发展。一是搭建一体化平台。依托泽惠养老服务中心建立智慧平台,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老年人通过免费提供的智能手机“一键呼叫”,服务中心就近精准调度农村 智慧健康站,实现1分钟接单、15分钟内上门服务,确保最快、最大化满足需求。截至目前,共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6471人,接听求助、政策咨询电话 .3万人次,实施线下实体援助服务26.8万人次。二是打造一站式服务。整合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家政、超市、快餐等社会资源,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开展居家养老五助服务(助医、助餐、助洁、助浴、助急);以村(居)为网格,整合养老院、社区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资源,就地组建服务队伍,促进居家老人、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三位一体有效对接,从原来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形成了“以呼叫中心为龙头,网格管理、统一调度、一呼百应”的工作格局,养老服务由县城8个社区延伸至266个行政村,甚至是自然村。三是实行一标准监管。制定了“互联网+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建立孝老员“优胜劣汰”、服务商和服务人员协议约定服务行为、服务质量评价等质量管理机制,民政、市管、卫健等多部门联动对服务机构资质、商品质量、服务价格等进行严格监管,并通过采取服务对象反馈评价、入户回访(每月按10%的比例入户巡访1-2个村)等方式,推进服务精细化、标准化、个性化,切实提升服务满意度。同时,自主研发的《居敬泽惠养老管理系统》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专利证书,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标准,企业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管理认证。

四、多渠道探索,推动医养融合

针对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积极发展多形式养老产业,探索康医养融合新模式,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医养结合+养老。投入2000多万元率先在全市成立医养服务中心(总医院康乐园),打造“宾馆式”配套设施、推行“标准化”多元照护、“平民化”收费标准,通过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活照料、养老托老为一体,为高龄、慢性老年病、失能或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既减轻了子女的陪护压力,又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医养服务中心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二是健康服务+养老。各养老服务机构分别与1家县级医院、18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88个村卫生所签订医养合作、“送医上门服务”“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大病转诊绿色通道”等协议,为全县七类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形成紧急救助、大病转诊、健康巡诊以及送医上门等多层次的老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同时,还提供送医送药上门、保健理疗、慢病管理、用药指导、用药提醒、健康体检等健康服务。三是森林康养+养老。针对失眠老年人群,依托桃源最氧睡眠小镇,设立睡眠专科门诊同步开通了“焦虑伴睡眠障碍”医保报销系统,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睡眠/脑电监测系统,选派医护人员驻点,实现睡眠诊断、干预、康复,改善老年人睡眠效果;针对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老年人群,依托翰霖泉森林康养基地,设立糖尿病专科门诊同步开通了医保报销系统,引进糖尿病康复调理技术和监测方法、全身健康预警检测和细胞修复系统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养服务。

五、孝文化引航,形成良好氛围

自觉传承弘扬郭居敬故里“孝道文化”农村 智慧健康站, 推动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一是孝道引航。投入3500万元建设“二十四孝”孝道文化广场,把孝道文化融入到养老服务中去,开展了首届“居敬孝老敬亲模范典型”表彰,评选出来的15名“孝老敬亲模范典型”“优秀孝老员”“优秀护理员”和10名“小孝星”,大力宣传孝老先进典型事迹,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二是志愿引导。发挥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组织作用,开展以“守护长者·真情奉献”为主题的新时代关爱长者志愿服务行动,组织青晨、华正、明正等公益组织、学校团体、爱心单位共同参与敬老爱老活动,积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公众参与养老事业,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5万人次。三是行动引领。每年重阳节组织对90岁以上老人走访慰问,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重阳节主题活动,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城区160户困难老年人群体开展居住设施适老化改造,切实帮助困难老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居住更便捷、更安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下一步,大田县将更加积极作为,用心用情用智,凝聚各方力量,通过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供给体系和监管体系,确保兜底养老服务保障有力、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及、养老产品服务丰富优质,让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