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发生在2015年-2016年,在这个阶段国家颁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并且在2016年底,微医与桐乡市政府在乌镇联合成立全国首个互联网医院,而在同一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浙一互联网医院,这是第一家由三家医院牵头成立的互联网医院。这个阶段并没有针对互联网医院的政策文件,各个企业尝试创新探索,互联网医院开始在部分地区出现,我们可以称之为互联网医院的试水探索期。
第二个阶段出现在2017年底,国家卫计委泄漏出一份《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以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设置审批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本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让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医院陷入沉寂,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寒冬,我们可以称之为政策严厉监管期。
第三个阶段为2018年至今,国家卫健委连续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大文件,分别对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的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标志着互联网医院已经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二、互联网医院行业市场供需
(一)互联网医院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目前,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2670万人次。据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全国设置超过2700家互联网医院。数字技术在辅助诊断、康复、配送转运、医疗机器人等方面的新应用快速普及,互联网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线上婴幼儿养育课程、父母课堂等新形式不断涌现。
(二)互联网医院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增加,为互联网医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医疗健康服务,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使得远程诊疗、在线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成为可能,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医疗健康需求。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为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保障。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而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通过远程诊疗等方式,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和偏远地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互联网医院行业市场需求量大,且在政策推动、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互联网技术发展、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疫情推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对于互联网医院来说,要抓住市场机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互联网医院问诊量情况分析
医保信息化平台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接入约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有效覆盖全体参保人。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达2.8亿,涵盖100余项服务功能。全国体育系统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直接参加人次1396万,全网总曝光量超56.2亿次。
四、互联网医院行业业务模式
根据26号文及其配套文件,互联网医院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两种类型;互联网诊疗业务包括: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于纯线上互联网诊疗业务的范围过于狭小,实践中的互联网医院普遍采取了“线上+线下”的诊疗业务模式以拓宽业务范围。
尽管如此,根据健康界发布的《报告》,超过70%的互联网医院盈利收入不超过500万,盈利能力有限。究其原因,药品及耗材销售收入是传统实体医院的重要乃至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互联网医院开展药品销售业务还需另行申请资质许可,同时又受制于远程医疗技术的限制,互联网医院能够开展的诊疗类业务仍非常有限。为了谋求盈利能力上的突破,目前我国互联网医院在实际运营中分化出两种业务路径,并形成以下两大主要业务模式:
一类是以宁波云医院为代表的,专注于在线诊疗创新的互联网平台(下称“诊疗模式”),优先整合医疗资源。诊疗模式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表:中国互联网医院诊疗模式业务流程
《2024-2029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互联网医院行业分析专家领行撰写,主要分析了互联网医院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互联网医院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互联网医院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互联网医院行业投资价值。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1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3
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