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不同地域三甲医院「互联网+医疗」的现状与困境:基于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等核心项目的实地考察
●选题意义
本项目取题依托「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务院相关意见,针对「互联网+医疗」这一产业拔节点,以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为核心项目进行多元分析,旨在洞察现状、寻找症结、开拓未来,探索地域间异同与新愿景。
●项目总述
在即将步入尾声的暑假之中,小组成员将足迹踏向了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和东北地区,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三甲医院调研行动,总计11小组13家医院(包括预实验组)。于这次实践活动中,各小组成员在详细了解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互联网+医疗」项目的同时,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锻炼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谓收获颇丰。
●前期准备
1. 文献查阅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成员了解到:「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2. 预实验
于2019年7月5日上午,杨子艺、林太玥同学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总院进行预实验,目的在于探查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力,以对正式调查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预实验的结果较为令人满意。
● 项目纪实(上)——华中地区篇
华中地区医院分布
1. 河南省人民医院
1)医院概况
河南省人民医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建院于1906年,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共设科室33个,与河南公安医院皮肤科达成合作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外景
2)实践时间:2019年8月6日
3)参与人员:黄亦丁、乔依铭
4)心得体会
2019年8月6日,我们出发并安全抵达河南省人民医院,走访了医院门诊,血液科的病房,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信息中心,以及医院特有的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中心,并对患者,医生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有关「云诊疗」系统、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的相关信息。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疗」相关项目是比较完善的,功能比较齐全。但总体来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相信随着5G的商用,各种「互联网+医疗」项目将会发展得更好。
2.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1)医院概况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位于三门峡市崤山路西段,始建于1956年,是三门峡地区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急救和技术指导于一体的市属公益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外景
2)实践时间:2019年8月4日-8月5日
3)参与人员:李家阳、员思雨
4)心得体会
8月4日至8月5日,我们来到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围绕其开设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门诊大厅和互联网远程医疗中心,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期望能深入了解该院「互联网+医疗」的详细内容以及效果。
受访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希望利用互联网医院这个创新载体,通过远程医疗的形式,打造一支能够服务基层、「常驻不走」的三甲医生团队;在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同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两天的调研过程中,虽然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但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政府政策的支持、技术人员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技术必能更好地为医疗服务。
3. 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及附二医院
1)医院概况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建于1906年,坐落于长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湘雅医院外景
2)实践时间:2019年8月13日-8月14日
3)参与人员:李俊锋、佘珂
4)心得体会
8月13日至8月14日,我们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原定的调研计划以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主。
采访中患者多用网络挂号,对互联网+和电子化信心充足。神经外科的谭博士回答了我们关于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及医疗人工智能的诸多问题。他表示目前的电子病历系统尚可,维护和使用也相对便捷,在纠错等功能上还可以改进。
次日我们来到远程会诊中心,全面参观并由工作人员展示了会诊的工作流程和硬件设备。下午调查者作为体验者在湘雅医院皮肤科全流程体验了就诊过程。
这两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落地的现状和短板,希望从中的思考能给产业发展带来裨益。
●项目纪实(中)——华东地区篇
华东地区医院分布
●上海市长征医院
1)医院概况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前身是1900年德国宝隆博士创办的「宝隆医院」;1966年9月,经上海市批准对外称「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市长征医院门诊部
2)实践时间:2019年8月5日
3)参与人员:林太玥、张笑颜
4)心得体会
由于之前已经与奚主任进行了联系,约定在早上九点半于7楼病案室进行采访。一到达病案室,我们就受到了奚主任的热情接待,他打开电脑向我们展示了新旧两版电子病历的页面以及他们的不同之处,之后一一详细解答了我们准备的所有问题。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了长征医院作为一家部队医院与其他医院的不同之处,比如长征医院没有附属医院,取而代之的是「帮带」的一些小医院。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主任说:这次我们的采访中最切合时代的,其实还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事物,人工智能在将来的医疗中会有怎样的表现目前还未知,但是就现在而言,人工智能只会是一项医生的辅助工具,彻底取代尚不可能,但这必定会是人类的福音。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
1)医院概况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担负着安徽省内妇科疾病诊治、高危妊娠处理、乳腺病诊治等医疗保健的重要任务。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外景
2)实践时间:2019年8月8日
3)参与人员:黄静波、余博洋
4)心得体会
8月8日上午,我们来到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围绕其开设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门诊大厅、住院部科室、信息中心、办公室,对患者、医生及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期望能深入了解该院「互联网+医疗」的详细内容以及效果。
信息中心的张伟副主任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该院的内部信息系统是医院主导,目前已包含电子病历、电子医嘱、院内带教会诊等多个功能模块。
张副主任也演示了该院微信小程序的功能。此外,合肥市卫健委近期大力推行电子健康卡,通过这张卡可在合肥市内任意一家医院就诊。
电子健康卡使用指南
之后,我们向患者和医护人员随即发放了问卷,共收到有效答卷25份,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有使用互联网或医疗类手机软件的经历,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对就医环境有改善的受访人员占90%以上。
在调研过程中,我看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技术人员的努力,医护人员的对新技术的欢迎和患者的包容。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技术必能更好地为医疗服务。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医院概况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为国家卫生应急医疗移动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治基地。
2)实践时间:2019年7月23日
3)参与人员:宗一
安医附院外景
4)心得体会
2019年7月23日,复旦大学「互联网+医疗」暑期调研团队的合肥分队同学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实地考察。
早上八点二十分,调研小组先来到信息中心。部门负责人热心地帮我们安排了各个项目的负责人进行采访。徐主任认为,当下远程诊疗得到了政府层面的行政支持,各方面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的分工界限、责任义务、信任沟通以及基层医院检验化验水平不足等问题。
采访电子病历系统负责人
接下来我们采访了电子病历的负责人。他表示目前安医大一附院已经实现了住院病历的电子化,但门诊电子病历尚未全面推行。对于电子病历的未来,受访者表示,只有国家层面大力推行才能让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真正落地,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较长时间。
离开信息中心后我们来到门诊大厅,随机采访了三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们分别采用了线下挂号、网站预约、微信预约三种方式。患者们表示,目前多种渠道的线上挂号很方便,提前预约节约了时间;但还存在线上挂号数量偏少、缺少导医功能、缺少人工服务等问题,用户体验依然有提高空间。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认识到,只有以医院为核心,医院、政府、企业三者深度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医院「互联网+」进程,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
●湖州市中心医院
1)医院概况
湖州市中心医院创建于1944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湖州市中心医院外景
2)实践时间:2019年7月11日
3)参与人员:施润叶
4)心得体会
2019年7月11日,湖州小分队向湖州中心医院出发,与医院办公室主任毛新峰主任顺利接头。
我们走访了医院办公室、护理科、质管科、远程会诊中心等地,就医院的「互联网+医疗」相关服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比较特色的比如「互联网+护理」服务,即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要服务人群包括湖州市区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或孕产妇等特殊需要人群。
采访「互联网+护理」负责人
另外,湖州中心医院还提出了「医后付」的付费服务以及云影像,这大大为患者提供了便利、减少了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
湖州中心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是相对比较健全和领先的,但比如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反馈、远程会诊中心的利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毛主任表示「未来我们很快会有大动作,比如说送药上门服务等等;我相信,只要信息做得到,所有梦想都能变成现实」。
● 日照市中医医院
1)医院概况
日照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公立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日照市中医院外景
2)实践时间:2019年7月8日-7月9日
3)参与人员:孙灏
4)心得体会
7月8日至7月9日,我们来到了日照市中医院,围绕其开设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门诊大厅、住院部科室、信息科,对患者、医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期望能深入了解该院「互联网+医疗」的详细内容以及效果。
电子健康卡使用范例
信息科的陈文涛老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并演示了该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很多患者都使用过微信公众平台,并且对其评价不错。一位阿姨向我们分享了她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体验。她一年前在医院治过一次病。之后每个月都要来医院验一次血,根据指标来调节药量。「那是真的方便啊。之前没有这个(在线查看检验结果功能)的时候,得在医院等两三个小时。现在抽完血我就能走了,在家里就能看到报告。」
当然,也不乏批评的声音。「有些功能还不能使用……」「感觉好麻烦,不会用……」陈老师表示,微信公众号一直以来都由信息科自主运营和维护,他们会把批评转化为动力,以期给患者更好的体验。
●项目纪实(下)——华南、东北地区篇
华南地区医院分布
●柳州市工人医院
1)医院概况
柳州市工人医院是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基地医院,全国第五批中国胸痛中心,中华骨髓库非血缘定点采集医院,中华骨髓库非血缘移植医院。
2)实践时间:2019年8月5日—8月6日
3)参与人员:唐玥宁
4)心得体会
8月5日,我与协助的同伴来到了柳州市工人医院,围绕「互联网+医疗」服务进行实地调研。
柳州市工人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疗」项目包括电子就诊卡、在线咨询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在线咨询」服务和正在建设的「互联网+社区卫生服务」。
通过事前资料的收集和这次实地调查,我了解到工人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发展,也发自内心的为家乡的医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达国内领先水平而感到骄傲。最后祝愿广西「互联网+医疗」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让百姓真切感受到「互联网+」的便民!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医院分布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1)医院概况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
吉大一院外景
2)实践时间:2019年8月14日
3)参与人员:葛言琪、林可欣
4)心得体会
2019.8.14早,长春小组来到吉大一院门诊楼前集合。首先拍摄了医院的外景,然后进入医院联系到了信息中心负责人姜维宁先生。
智能导诊机器人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来到了信息中心门口。「机房重地,闲人免进」的标语,以及「四级甲等」的招牌使我们对来之不易的采访机会倍加珍惜。尽管姜先生业务繁忙,他的回答依然耐心细致,令我们心生感激。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为患者提供更方便有利的服务。「互联网+」的未来还有很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相关机构加强合作精诚团结,从群众的角度上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推进,必然能使「互联网+医疗」的未来更加光明。
●四平市中心医院
1)医院概况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暨中国医科大学四平医院是一所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四平市中心医院门诊部
2)实践时间:2019年8月2日
3)参与人员:林可欣
4)心得体会
2019年8月3日早,在与院方的提前沟通后,项目成员来到了位于四平繁华地区的四平市中心医院。
通过采访,我了解到目前远程会诊有两种比较常用的平台,一种是国家级平台,主要由各种医疗科技企业运营,全国各地的医院可以加盟;另一种是省级平台,主要由省里进行资助和经营,可以囊括吉林省全部医院。
通过一天的调研,我感受到了三甲医院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与城市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四平市最好的医院,四平中心医院给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受,在各种相对传统的「互联网+医疗」的设施建设上都相对完善。但我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各种新鲜的技术可以像电子挂号一样,变成各个医院中稀松平常的事物。
撰文⼁全体成员
摄影⼁全体成员(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1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3
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