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格 来源|AgeLifePro(ID:AgeLifePro)
前言:
2021年3月,京东健康老年医学中心正式上线,同期,阿里健康上线金牌护士。
疫情过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厂都在积极布局医疗健康,疫情暴露出的巨大的健康医疗需求,加速了互联网巨头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与进场。近日,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在健康服务领域的最新的动向来看,他们要将互联网思维贯彻到养老健康服务的决心已经落地。
不可否认,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其影响力也在涵盖衣食住行的生活场景中持续渗透着。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巨头的每次涌入,都必然会带来一次行业震动。因此,互联网巨头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动态也被我们所关注甚至说被赋予了期待。本文将从互联网巨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动态出发,进而探讨互联网健康产业发展将往何处去。
一
互联网巨头深化对健康服务领域的
数字化渗透
早在社区团购大战中,就有相关推测,既然互联网巨头已经涌入了社区商业,那么,他们当中是否会有人看到社区当中丰富的养老服务呢?事实证明,互联网巨头切入医疗健康,再从医疗健康切入养老服务,已经在逐步开展了。
1、字节:初探医疗健康领域
根据公开资料,截止到2021年2月1日,字节跳动在过去13个月里,共有37笔对外投资,除了继续加大在教育、企业服务、游戏领域的投资外,持续加码科技,并在医疗、消费等领域开始了新的布局。
图:字节旗下的小荷APP
2020年11月,字节跳动推出自己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首个业务品牌「小荷医疗」,同时发布了面向医生的小荷医生App以及面向消费者的小荷App。这是一款包括在线问诊、医疗咨询、病情记录、健康测评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医疗App,以对标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
2、百度:押宝“AI”——老牌互联网大厂的“名誉”之战
早期,百度以医疗知识分享、医疗信息检索切入医疗健康赛道,但其提供的健康服务饱受诟病,尤其在医疗搜索领域,百度因“魏则西事件”受到社会大众的强烈指责,医疗竞价广告事故频发,百度也背负巨大舆论压力。
图:百度旗下的灵医智惠
而AI加持医疗,如今被百度寄予厚望。根据公开资料,借助于AI技术,百度打造了AI医疗智慧医疗平台——灵医智惠,并以此向医疗机构提供五大技术解决方案: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眼底影像分析系统、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智能诊前助手、慢病管理。
目前这部分的业务主要面向B端市场,为医院提供技术支持。这也说明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用户流量将更多的来自于医院内及健康端,也将催生更多B端合作,政企协同发展成为主流。
3、腾讯:投资+合作,切入大健康领域
腾讯目前在大健康领域布局包括基于腾讯旗下产品微信端的布局、服务平台的搭建、AI+医疗产品的发布、以及合资成立的线下诊所等。除此之外,腾讯还对其他大健康产业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腾讯先后为丁香园、挂号网(后改名微医集团)融资1.7亿美元。
图:腾讯旗下的腾讯医典
目前腾讯自有医疗产品包括:微信智慧医院、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保险平台微保、医学科普平台腾讯医典、医疗人工智能平台腾讯觅影。
4、阿里/京东:从医药零售切入健康服务
京东、阿里作为以电商起家的互联网大厂,在从事医疗健康方面有天然的优势:那就是通过淘宝、天猫、支付宝、京东等流量入口,消费医疗服务可全方位地触达潜在用户。
图: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都分别在
支付宝、淘宝以及京东界面开设独立板块
除了共同的引流优势外,他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都是类似的,其业务主要围绕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智慧养老、消费医疗板块。
在医药健康方面,经过多年的布局,目前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在智慧医疗领域,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智能,阿里、京东旗下目前已经有多款智能产品。其“互联网医疗”业务主要是与多家医院达成合作,为患者提供从挂号、问诊至购药的一站式服务。当然还有健康码、云问诊、消费医疗等业务。
在几大板块中,他们在互联网医药零售赛道极具优势,也发展最为成熟。但目前来看,他们显然并不满足于既有现状,而是选择了从舒适区药品销售流通中抽身,逐步发力健康服务,试图啃下这块硬骨头。
健康服务板块,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最近上线了“上门护理”板块,支付宝用户通过App即可便捷预约由金牌护士提供的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包括上门打针、上门换药、院后护理、术后康复、就医陪诊等等。
总结:互联网大厂入局健康服务市场,在资金、技术、流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且他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都非常类似,这说明“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一商业模式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了。
二
政策支持、市场及疫情催化
互联网+医疗健康迎来新发展
互联网大企纷纷进入医疗健康赛道,这背后离不开政策、市场的双重驱动。
1、有利的政策支持
“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在行业内早已显现多年,国家政策层面也已将信息化、标准化列为全国医卫工作的重点。
政策层面,“互联网+药品流通”相关规定大幅松绑。2020年11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与上一轮征求意见稿相比,这次意见稿引人注目的突破是将网络处方药销售“有条件放开”,对于一些模糊地带进行了清晰界定。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按此管理办法执行,将有利于规范互联网药品销售行为,也有利于品牌医药零售企业发展药品互联网销售,“网售处方药的销售格局或将重新划分”。
同时,“互联网+”也逐步纳入医保覆盖范围。2019 年 8 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就“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项目管理、定价机制提出统一的指导意见,并将其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而这一举措也正是打通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全国范围推广电子医保卡,有利于落实医保脱卡支付,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
2、我国养老健康产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当前养老产业现状,无论是地产化的机构养老还是偏向家政化的居家社区养老,其面临的共性问题都是缺乏优质的医疗服务。虽然目前存在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产品和服务,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中国数量巨大的缺乏自我生活能力的老人人群的需求。
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介入,可以高效配置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最大化资源利用率。把“互联网+”植入到医养结合体系中,从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出发,重新审视养老和医疗服务的关系,缓解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高效配置医疗资源。
3、疫情催生互联网+健康服务
之前,我们分析过疫情催生社区团购市场,进而引起互联网巨头涌入社区团购大战中,给社区养老项目带来新商机。其实,除了社区团购,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1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3
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