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6家互联网医院名单公布,构建更高水平医疗体系实现“病有良医”
2024-11-08

上海已有26家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在长宁、静安、普陀、浦东等4个区试点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正在稳步推进中,通过“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本市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还在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数近780万。

今天(2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围绕建设健康上海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目标,本市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既要补短板,又要提高品质,着眼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要,努力实现“病有良医”。

一是持续推动构建高效、便捷、有序的“金字塔”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市级医院层面,重点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疗中心,提高危重疑难病症诊疗水平。例如,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瑞金医院血液科、仁济医院小儿肝移植、儿科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等一批专科.

区级医院层面,做优做强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成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转诊、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和指导等的主要载体,目前第一批22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已经通过认定,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缓解了部分郊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层面,着力推动建设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平台,优化完善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签约服务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全科医生能力水平,做好与区域性医疗中心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同时,加快社会办医,构建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医疗需求。

二是聚焦互联网医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品质。

在医院内部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做好电子就诊卡、院内导航系统、住院患者一站式管理、临床检验信息共享等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减轻群众负担的工作。加强分时段预约,优化付费流程,让患者少跑路、少等待,改善就医体验。

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制订出台《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和“互联网+护理”试点方案,支持互联网诊疗发展,目前已经有26家互联网医院开展了互联网诊疗服务。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已累计开展诊疗服务3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在长宁、静安、普陀、浦东等4个区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已累计开展上门护理服务近1万人次,满足了市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是做实家庭医生制度,满足居民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2018年以来,通过“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本市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数近780万。通过做实家庭医生制度,签约居民的感受度不断提升,服务更精准、配药更方便、转诊更顺畅。通过优先转诊渠道,每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超过80万人次。

附:上海26家互联网医院全名单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免费试用
咨询热线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1

AI助理
牌照办理

微信扫码或拨打热线

4009602675转3

关注我们

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动态

返回顶部
小善心AI助理 3.5